一、仓储的概念
从物流管理的角度看,可以将仓储定义为:根据市场和客户的要求,为了确保货物没有损耗、变质和丢失,为了调节生产、销售和消费活动以及确保社会生产、生活的连续性,而对原材料等货物进行储存、保管、管理、供给的作业活动。对仓储概念的理解要抓住以下要点:
第一,满足客户的需求,保证储存货物的质量,确保生产、生活的连续性是仓储的使命之一。
第二,当物品不能被即时消耗,需要专门的场所存放时,形成了静态仓储。对仓库里的物品进行保管、控制、存取等作业活动,便产生了动态仓储。
第三,储存的对象必须是实物产品,包括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等。
第四,储存和保管货物要根据货物的性质选择相应的储存方式。不同性质的货物应该选择不同的储存方式。例如,食品、生物药品等对温度有特殊要求的货物需要采用冷藏库储存;液体性的原油或成品油就需要使用油品库储存。
二、仓储的功能
从整个物流过程看,仓储是保证这个过程正常运转的基础环节之一。仓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具有的基本功能、增值功能以及社会功能三个方面。
1、基本功能。基本功能指为了满足市场的基本储存需求,仓库所具有的基本的操作或行为,包括储存、保管、拼装、分类等基础作业。其中,储存和保管是仓储最基础的功能。通过基础作业,货物得到了有效的、符合市场和客户需求的仓储处理,例如,拼装可以为进入物流过程中的下一个物流环节做好准备。
2、增值功能。通过基本功能的实现,而获得的利益体现了仓储的基本价值。增值功能则是指通过仓储高质量的作业和服务,使经营方或供需方获取除这一部分以外的利益,这个过程称为附加增值。这是物流中心与传统仓库的重要区别之一。增值功能的典型表现方式包括:一是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当客户下达订单时,物流中心能够迅速组织货物,并按要求及时送达,提高了客户对服务的满意度,从而增加了潜在的销售量。二是信息的传递。在仓库管理的各项事务中,经营方和供需方都需要及时而准确的仓库信息。例如,仓库利用水平、进出货频率、仓库的地理位置、仓库的运输情况、客户需求状况、仓库人员的配置等信息,这些信息为用户或经营方进行正确的商业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提高了用户对市场的响应速度,提高了经营效率,降低了经营成本,从而带来了额外的经济利益。
3、社会功能。仓储的基础作业和增值作业会给整个社会物流过程的运转带来不同的影响,良好的仓储作业与管理会带来下面的影响。例如,保证了生产、生活的连续性,反之会带来负面的效应。这些功能称之为社会功能,主要从三个方面理解:第一,时间调整功能。一般情况下,生产与消费之间会产生时间差,通过储存可以克服货物产销在时间上的隔离(如季节生产,但需全年消费的大米);第二,价格调整功能。生产和消费之间也会产生价格差,供过于求、供不应求都会对价格产生影响,因此通过仓储可以克服货物在产销量上的不平衡,达到调控价格的效果。第三,衔接商品流通的功能。商品仓储是商品流通的必要条件,为保证商品流通过程连续进行,就必须有仓储活动。通过仓储,可以防范突发事件,保证商品顺利流通。例如,运输被延误,卖主缺货。对供货仓库而言,这项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原材料供应的延迟将导致产品的生产流程的延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