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菜鸟驿站刚起步推广的时候,最吸引快递企业的逻辑,就是你来不及送就放驿站,顾客下班回家的路上顺便自提。
当时正处于电商件业务量疯狂暴涨的时候,通达系作为电商件的主力军,也正在为日益突出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而焦头烂额,就迅速的沦陷在了菜鸟的这个驿站自提的逻辑中。
再然后,更让快递企业热血沸腾的商业逻辑又出现了:在驿站里植入质优价廉的商品,顾客上驿站自提的时候买一点,这叫流量转化和增值。
这算盘打的,在火星上都能听得见。
去年双十一期间,菜鸟、顺丰喊出“送货上门、不上必赔、做高品质快递”的口号,对其他已经对驿站模式产生严重依赖性的快递来说,无疑是一记极其响亮的耳光。
快递的末端商业化,已经被炒的烂大街了,这会是快递行业一个永恒的追求和梦想,虽然没有人成功过,但并不影响各大快递企业前赴后续的尝试与拼搏。
1、快递驿站的刚需逻辑
如同大家一直津津乐道的“刚需产品”逻辑:这个产品所有顾客都是一定要用的,我从生产源头拿到最便宜的、最新鲜的、最优质的产品,陈列在你一定会来拿快递的驿站里,顾客总会动心了吧?拿快递的时候,顺便的带一点回家,不就是两全其美么?
就是这个逻辑,撑起了快递行业将近10年的末端商业梦想。
作为在2011年就曾经计划开出第一家快递驿站的老鸟,我认为快递门店的商业植入一直在失败的主要原因,正是由于快递门店在以C端为目标的商业行为中,在自然流量里顾客与客户的分配错位,导致我们无法触碰到客户的需求信息,从而使得产品和目标无法匹配流量转化的需要。
2、自然流量中顾客与客户的比例
顾客是指实际使用产品的人,客户是指实际买单的人。
在驿站的日常自然流量中,顾客的比例占了60%以上,如果按产品与客户对标的话,那么这个比例恐怕是在99%以上。
比如我们想在一家快递驿站里卖大米,上门来取快递的人个个都需要吃大米,那么大米就应该算是这个人的绝对刚需产品了,但是,60%的人都不是在他们家里付钱买大米的人,付钱买大米的是他的父母、配偶等等,他根本就不知道家里还有没有米、家里的米是什么样的、在哪里买的,所以,我们尽管在驿站里准备了质优价廉的大米,却无法卖给这批来拿快递的顾客。
而对剩余的40%的客户来说,他来取快递的时候是不是家里正好需要买大米?他来取快递的时候有没有这个时间停留并且衡量购买需求?同时,刚需产品都是有刚性的购买场景的,他买大米是不是更习惯于在大型超市或者是菜场里的米粮店?
如此一对标,那么在快递门店的流量中,不可转化比例99%都算是说的少了。
3、末端做门店的目的
快递门店是快递行业的完美配置之一。
作为人对人的服务,老范一直认为,快递门店远远比快递柜的人机服务要有价值的多,但这个价值,首先并不是流量的转化增值。
我们把一家快递企业比做一颗树,那么快递无疑是树根和主干,而快递门店则是枝干和树叶,通过光合作用为树根输送养分,根和主干越强壮,枝干和树叶也就越能茂盛。
快递门店的首要目的,应该是通过门店的功能配置和高品质的末端服务,提升顾客的品牌体验,从而抓取散件和小微客户这两块高价值市场。
而快递门店的商业植入,就应该从小微客户的上游着手。
4、快递末端商业化的段落
2022年双十一前夕,菜鸟、顺丰发起的“送货上门、不上必赔”行动,对快递驿站的生态造成了基本功能上的变革,而快递驿站功能的改变,也给快递行业到目前为止仍然千篇一律的末端商业化,画上了一个段落的句号。
快递驿站的建设依然会继续,但经营者的经营思路必须做出改变:
1、顾客上门取件,是对自己和快递行业的妥协,他们中的大部分都不是心甘情愿的上门来取快递的。
2、和代收点合作、尤其是和社区超市的合作,应该是快递员派送超限的个人无奈之举,而不应该是大批量的推广,无论和快递是什么模式的合作,社区超市都不会考虑快递顾客的体验。
3、快递驿站的功能配置和文化内涵应该有所增加。
4、快递驿站的商业化是经营者的终极追求,没有这个意识上的目标存在,驿站服务品质的提升就是有天花板的。
5、目前千篇一律的商业化故事,都是玩剩下的,别玩了。
5、向以往的商业化努力,致敬
我们曾经在无数个心潮澎湃的日夜里,为快递末端庞大的流量转化而绞尽脑汁,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重整旗鼓,我们渴望触碰到流量转化的金钥匙,渴望掌握流量变现的密码,尽管从未成功,但亦从未放弃。
时至今日,我们依然会继续努力,依然会是那个方向。
向以往的商业化努力,致敬!
本文来源于罗戈网,不代表九州物流网(http://www.wl890.com)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文章所用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